阜南县人民医院 医院首页 -> 医院新闻 -> “基层医改看阜南”系列报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新闻中心
“基层医改看阜南”系列报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基层医改看阜南”系列报道: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发布:2017年03月14日  浏览:35906

       发布时间:2017-03-10 09:37:04 | 来源:中国网城乡中国 | 关键词:阜南 医改 基层 | 责任编辑: 路宏
       编者按:安徽省阜南县基层医疗机构以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几率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新路子。
       为了全面宣传该县基层医疗改革措施及成果,中国网城乡频道特在《地方新闻》、《城乡医疗》栏目陆续推出“基层医改看阜南”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一篇:《陈雷: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陈雷: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中国网城乡中国讯(陆宏晓 魏振强 通讯员王军、张梦虎)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自2015年4月试行县域医共体工作以来,按照国家、省、市综合医改精神,高度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不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基本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生有激情”的医改目标。
       华东地区基层医改经验交流会在阜南县召开前夕,阜南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陈雷接受本网记者专访,介绍了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陈雷说:“医共体试点工作在阜南县取得了初步成绩,这主要是国家、省、市、县卫计委的正确指导和阜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我们只是基层医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有一些工作体会。”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为推动医院法制化、科学化管理,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改善服务流程和模式,阜南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成立了药品耗材采购价格管理委员会、后勤管理领导小组、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个委员会,明确专人分管、专人具办的运行管理机制。2016年并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医院全成本核算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强化全员成本意识,科学降低医疗成本。
       完善药品带量采购。2015年8月,阜南县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联合体,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大输液让利33%、全县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药让利16%、县级医院高价位药品让利38%、廉价药品让利10%、进口合资药品让利8%。药品虚高定价现象得到遏制。
       全面规范诊疗行为。一是出台诊疗规范。我们根据辖区居民十年来发病情况,整理、编制出《阜南县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并立足医院实际,编写《常见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急诊急救技术》、《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教程》、《科主任手册》、《医疗纠纷典型案例汇编》等系列丛书,全方位、多角度规范医疗行为。二是落实诊疗路径。坚决执行省卫计委提出的“53种疾病不输液”规定;制定和实施114个标准化临床路径,很大程度上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实现规范诊疗。三是开展付费改革。实施100个住院按病种付费和7个儿科及康复科的门诊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2016年住院按病种付费执行率达到43%,执行门诊按病种付费150多例。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一是完善组织设置,制定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和考核评价标准,在各个科室设置质控管理员,负责科室质控管理,确保工作落实。二是强化基础管理。明确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首要责任人,重视质量意识教育,严格落实三级医师责任制,将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三是注重措施落实。采取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的监督检查,实现医疗质量的“全程监控”,使质量管理步入制度化、标准化和常态化。四是加强医患沟通。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明确专人专办,要求“一事一回复”,认真调查核实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定期举行医疗纠纷分析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消除各种医疗缺陷和隐患。医院医疗质量得到持续强化,在2016年阜阳市医疗事故调查中排名最好。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医改的成效,需要由广大医务人员作为传递载体,如何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始终是医改的重要内容。2015年初,我们本着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重点推行了“一保两变三倾斜”制度。“‘一保’,就是保证医务人员工资待遇稳步提升;‘两变’,就是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考核经济指标为考核门诊人数、住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出勤率和群众满意率;‘三倾斜’,就是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重点岗位倾斜、向业务骨干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改革之后,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服务态度明显好转。
       加快县级医院自身发展 努力实现大病少出县
       县级医院是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中枢,在医共体建设中起核心作用。在试点工作中,阜南县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医治疑难重症功能定位,坚持外引与内培并举、扩量和提质并重,全面增强医院综合实力。
加强与行业巨头合作,借力发展。拓宽视野,着眼长远,切实加强与省内外大型知名医院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将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输血”到体、“造血”到髓,促使医院“强筋壮骨”。目前我们同北京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同济医院、天津环湖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省内外三甲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同蚌医一附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医联体医院长期派人到阜南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示教、教学查房、门诊坐诊等,让广大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知名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真正达到少花钱、看好病的效果。
       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壮大规模。一是规划新区建设。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规划建设县医院新址360亩,拥有1500张床位的“医养一体”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完成“六个中心”的建设(即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肿瘤治疗中心、重症监护中心、急诊急救网络中心和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确保医疗资源满足阜南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目前设计招标已经完成,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二是增加设备投入。2015年以来,阜南县人民医院新增彩色多普勒、高清电子胃肠镜、螺旋CT机、磁共振等设备10余台。三是推进信息化。2016年4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更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医院各项信息有效整合,加强同省市医疗机构、县域卫生平台全面互联互通,力争2017年完成县域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建设,加强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推进县域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
       突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提升内涵。以“专科专治”为抓手,着力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对神经内科、儿科、普外科等传统优势学科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心内科、介入科、肿瘤科等区域高发病、县外就诊率较高的疾病重点支持。对慢病科、老年病科等新兴学科给予适当扶持,顺应群众需求和医疗发展。在省卫计委和上级共建医院帮助下,编制县医院(100+N)病种清单,着重向N类疾病发展。
       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培育名医。着眼医疗卫生学科发展、岗位急需人员和紧缺人才,进一步创新选人用人引人方式,培养造就一支与区域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一是“走出去”。实行“人才建设百人计划”,从各科室主治医师层级专业人员组成“百人计划”人才俱乐部,分批次公派到医联体医院进修半年,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人员聘用上给予优先考核和使用,目前已派出骨干医生培训200余人次。二是“请进来”。每月至少邀请2名共建医院高年资教授到阜南县人民医院授课、培训、带教,为医务人员解难释疑,提高诊疗水平。2016年以来已邀请上级医院来院教学80余次。三是“重培养”。采取校园招聘方式,让医院在第一时间招到具有和岗位要求专业知识相匹配的硕士研究生;与具有在职研究生培训资质的医学院、医院加强合作,重点培养在职研究生,不断提高医院人才队伍素养。
       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 带动乡村两级同步发展和提高
       精准帮扶,努力提升乡村医疗技术水平。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卫生院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支持,在乡镇分院设立120急救中心分站,免费配备救护车及车载救护设备,购置一批空调、电视、病床、被褥等医疗设施支援给各成员单位及所属村卫生室,不断改善基层就医条件。为柴集、黄岗、王家坝、朱寨四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手术室和增添相应设备,使之有效开展外科手术,带动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吸引病人就地就诊。二是提升人才引进水平。打破常规用人机制,试行“县招乡用”的卫生人员招聘和管理模式,由县医院牵头为医共体基层成员单位首批招聘120名专业技术人员,新招人员在县医院培训考核后按需分配到卫生院,在乡、村服务3至5年后,优秀者转回县级医院,既解决了基层人才招聘难题,也为县级医院提供了稳定的人才储备,变外引为内培,破解人才队伍建设瓶颈。三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大力开展共建科室、帮扶坐诊、手术示教、带教查房等活动,逐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综合医疗服务水平。2016年,县人民医院在乡镇分院开展教学查房1470次、手术示教389例、业务培训91次。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实施“百名医师进村室”师带徒工程,指导村医严格落实公共卫生工作,组织慢性病防控培训175次,使得近200名村医能够掌握3种以上慢病防治技术。结合《乡镇卫生院收治50+N种疾病诊疗规范》、《村卫生室应该收治的15种疾病诊疗规范》,县级医院组织专家讲师团,有计划、持续性地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切实提高乡村一线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明确职责,加快形成规范的分级诊疗模式。做好分级诊疗的核心在于“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唯有定位准确、各施其责,才能最大程度的整合资源、共同发力,科学、规范的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一是推行紧密型托管。坚持机构性质、人员身份、资产关系、享受政策、投入机制“五不变”原则,实行机构、人事、财务、资产、业务“五统一”管理模式,将医共体内的乡镇中心卫生院确定为县级医院分院,由县级医院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职称较高、年富力强的副院长全程督导托管工作,并提名县级医院中层骨干担任分院院长,重新组建被托管卫生院领导班子。利用县级医院的管理、技术、人才等优势,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护理、院感、质控乃至后勤保障等全方位的同质管理、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县乡医疗技术的整体提升。二是规范双向转诊。出台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病人外流监测监控和奖惩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转诊行为。发挥医保调节作用,分级分类设置起付线和补偿比例,细化疾病转诊指标,合理设计补偿政策,通过信息系统调整实现政策惠民。开展疾病筛查,将患者分类管理,疑难重症转往县医院收治,普通疾病留在卫生院治疗,康复期回到村卫生室进行健康管理。建立县、乡两级医院转诊绿色通道,方便急危重患者的快速转运及救治,实现全面无缝衔接、柔性双向转诊。2016年,医共体内共实现系统上转4142人次、下转1365人次,累计减免群众住院费用约110万元;辖区乡镇在县医院住院为9144人次,与改革前同期(5249人次)相比增加74.2%。同时,采取对参与转诊医务人员给予奖励等办法,推动分级诊疗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三是着力推进信息化。阜南县E教授诊所的用户端部署到县医院的部分临床科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已经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四位一体”的线上交流互动,为阜南县医疗事业走向区域扩大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计划在新农合管理平台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基础上,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人人拥有一份标准化的电子健康档案,与居民签约服务同步管理,推动慢性病、传染病的全程跟踪与管理;与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辖区居民在任何地方就诊,电子病都能够共享调阅,方便医生了解患者疾病史,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实现集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